日期:2023-04-19 16:09:41 来源:大京网
时隔一年,广州设计周终于如期举行,据不完全统计,展会期间人流量高达40.27万人次。「DESIGN TRENDS设计趋势」亦携手大道恒美品牌管理、广州设计周,在现场搭建一对一访谈场景,与地产、设计、商业、农资等多个领域的先锋人物进行深度对话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此次借着「设计趋势访谈室」空降广州设计周的契机,我们特别邀请到中国室内设计资深媒体人赵毓玲女士,尝试从其独特的视角,回溯中国室内设计行业发展历程。
作为扎根室内设计领域多年的媒体人,赵毓玲女士创办了中国室内设计行业第一本杂志《室内设计与装修(ID+C)》,并主持策划了广受业界认可的《中国室内设计年鉴》,如今依旧活跃在专业领域媒体的第一线。
在近一个小时的访谈过程中,我们聆听时代人物的人生故事,纪录专业领域的真知灼见,共同探索行业之间的共融共生,共论城市创想。
赵毓玲女士,是中国室内设计资深媒体人,其于1985年创办《室内设计与装修(ID+C)》,退休后,在2005年受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邀请主持策划《中国室内设计年鉴》,至今连续出版18年,获得行业充分认可,被台湾著名设计师登琨艳评价为“设计师的保姆”;很多设计师都亲切的称呼赵毓玲女士为“赵妈妈”,更是一种对她在设计行业的肯定。
# 01
回溯人生历程
不悔似水年华,无愧流金岁月
在《钢铁是怎样练成的》中,主人公保尔·柯察金曾说:“人最宝贵的是生命,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,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:当一回首往事时,不因虚华而悔恨,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。”
20世纪70年代,受到日益高涨的前苏联文学影响,刚刚自南京林业大学木材加工专业毕业的赵毓玲,怀揣着“为一生事业而奋斗”的决心,被分配至南京知名的家具厂工作。
“当时我所在的家具厂,是江苏省唯一一家全民所有制单位,中国第一高楼金陵饭店(601007)、北京香山饭店等国内著名建筑的家具都是出自我们厂,我在其中主要负责一些新闻宣传类工作。”赵毓玲回忆道。
改革开放以后,以《天津日报》、《文汇报》及上海电视台等为首的媒体机构纷纷恢复广告经营,整个中国传媒行业也逐渐在艰难中谋得生存与发展。彼时,入行已有十余年的赵毓玲,秉持为社会做贡献的初衷,提出了希望创办一本与家具相关的杂志,以记载、传播时代思想与内容。
“起初,我只是隐隐意识到家具是室内设计行业中尤为重要的一部分,但其实并没有一个十分清晰的概念。或许是冥冥之中有指引,在一次南京东南大学教授的学术分享会上,我受到两位老师的启发,确定了杂志创办的方向。《室内设计与装修(ID+C)》便在机缘巧合之下,被我一个行外人误打误撞地办成了。”赵毓玲不禁感慨道。
在室内设计行业尚依附于建筑业的年代,赵毓玲排除万难,从解决刊号问题,到资金、人员问题,其奔走于各个政府单位与全国各地的学术单位之间,最终创立了中国第一本室内设计行业的杂志《室内设计与装修(ID+C)》,至今已有38年。作为一本横跨纸媒到新媒体时代的杂志,其纪录了时代之歌,致敬经典,赞颂优秀设计。
参与活动现场照片
# 02
18年18本《中国室内设计年鉴》
“纸媒”时代的设计发展记录者
2005年,自中国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以来,外国势力的涌入与本土设计力量的自生张,让中国室内设计行业一派欣欣向荣。正是在这一年,刚刚退休的赵毓玲受邀主持策划了《中国室内设计年鉴》。
“当人生走到某个节点的时候,回忆往往会给你带来更深的感触。所以,在那个时候,年轻时喜欢的保尔·柯察金那句话,再次在我脑海中回旋,我恍悟到这就是人生的意义:当我们要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,如果我能为社会留下有价值的东西,那么我应不后悔我的一生。”
多年来,在互联网与新媒体的重重冲击下,赵毓玲一直以坚定的信念、执着的态度策划出一版又一版的《中国室内设计年鉴》,至今已有18年。在她的抒写下,《中国室内设计年鉴》见证了中国室内设计的积淀与成长,成为室内设计界具有独特价值的文献图书。
“与其说在卖书,不如说我们在做设计师成长平台。我们希望通过《中国室内设计年鉴》让年轻人可以回望历史,共创未来。”赵毓玲说道。
面对“纸媒已死”的消亡论,赵毓玲表示,“我认为,书籍会有复苏的时期。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,人们或许疲于应付快速的、大量的、碎片化的内容,但是只要人们开始回望,这些留存下来的作品将会被一一收集。其实,目前我了解到已经有一部分设计师开始收集书刊,他们正在试图系统地梳理整个行业的发展历程,深入研究优秀的思想与观点,为行业的革新与迭代做准备。”
媒体,对于任何一个行业而言,都是强有力的助推者与共创者。如果不再有人记录历史,那么我们终将消亡于历史长河之中,赵毓玲及其同行者在磨难与困苦面前,不曾畏惧,始终抱持初衷,以书为鉴,留存经典。
《中国室内设计年鉴》
# 03
从国有家具厂走出
为当代设计师品牌骄傲
回溯中国室内设计发展的历程,从最初的“向外求”到如今的自生长,中国设计力量在一代代先锋者的探索下崛起。
“从1985年到现在,在近40年的岁月间,可以说我伴随着中国室内设计行业成长而成长。从第一个学会的创立,到今天我们看见全国各地涌现了不同分支的学会、协会,包括当前行业内众多知名的奖项、媒体平台,这一切都意味着行业正在走向更好的未来,而我作为助力者之一,感到很欣喜。”赵毓玲说道。
面对冉冉升起的新生代,赵毓玲认为,一方面,在新时代背景下,年轻设计师拥有着与过去相比更便捷的途径获取前沿资讯;另一方面,随着时代成长起来的一批设计师正在渐渐回归本心,真正走进各个领域钻研设计,而他们将会为未来设计师成长路径创造更多可能性。
与此同时,在参与大大小小的国内展览、拜访众多高精尖设计师后,赵毓玲发现,越来越多设计师开创了属于自己的设计师家具品牌,比如,吕永中的半木BANMOO、吴滨的未墨、孟也的WHYGARDEN、曾建龙的融舍时尚艺术家居等等。
“我是从家具厂走出来,我对此感到很骄傲。我从大学毕业就开始和木材打交道,在工厂里度过了20年光阴,所以我对工厂是有感情,现在我也常常会去参观一些设计师的家具厂。”
至于未来设计,赵毓玲展望道,“我相信设计行业将涌现一批‘跨学科’的专业领域精耕者。过去,我们都是用风格来定义不同的设计师,通常我们了解一位设计师,首先都是问‘他是什么风格的设计师’。现在,可以看见在地产、住宅、酒店、商业、医疗等多个领域中都出现了钻研与精耕者,设计师们正在通过心理学、人体工程学等不同的专业学科,赋能设计本身。”
—
时代,在数万亿人的脚步声中前进。当一路高歌向前,是否有人会停下来回头看看?身处此时此刻的我们,不知道未来如何,但却因很多人的努力,看见了历史的片段。
“如果你想了解中国室内设计近20年的发展历程,其实很简单,只要你从《中国室内设计年鉴》的第一本翻起,每一本书都代表着一段历史,每一个作品都彰显了那个时代的印记。”赵毓玲女士在访谈中的这一句话深深触动了我们。
在纸媒已式微的今天,依旧有人在坚持做历史的记录者,他们不在意在“流量为王”的时代下,纸质书刊是否能够为他们带来现实的利益,而是驻足停留,让精神以书为载体,于时光中传承,在历史里永存。
以实现城市品质人居生活为出发点,「DESIGN TRENDS设计趋势」以设计为链接,发现趋势、探索产品力,赞颂中国好设计。
我们坚持设计的人文理想,定义在地产、设计与大家居领域,以全球化视野挖掘商业环境,以专业的设计产品力逻辑来经营该平台。我们鼓励推陈出新的研发,真正为人居环境提供优秀的解决方案;我们关注在设计领域钻研与精耕的人物,让专业者输出有价值的观点;我们报道优秀的地产产品体系、建筑设计、景观设计、室内与软装设计作品。
总编 / Melody
产品总监 / Jeff
华南主编 / Nina Fang
(免责声明:此文内容为广告,相关素材由广告主提供,广告主对本广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。本网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广告内容仅供读者参考。)
标签:
设计趋势人物 | 赵毓玲:室内设计行业的跨时代“历史纪录者”
东方国信(300166):该股换手率大于8%(04-19)
天天观速讯丨假面骑士剧场版大全2018_假面骑士w剧场版大全
“济南高新区实验中学老师体罚学生”涉事教师已停职接受调查-全球观焦点
【天天聚看点】2023上海车展劳斯莱斯实拍图
三国演义名人名言第1章_三国演义名人名言
尿颜色不正常图片 正常人_尿颜色不正常图片
发改委:将于5月10日—14日在上海举办中国品牌日活动_天天速递
消费回升的“可持续性”从哪来?国家发改委提出四个方面
探秘陕西旬邑西头遗址:泾河流域的商周记忆
2023年兔年金银币价格表(2023年04月19日)-今日热搜
空军兰
如何制作金属钥匙扣
孟茜内衣图片 孟茜双蜂有多大
天天微资讯!新生婴儿拉肚子怎么办
今日精选:斯诺克世锦赛 丁俊晖止步首轮
五个一百:宏伟蓝图鼓舞人心 时代号角催人奋进 新要闻
同利家电祁莹:坚守初心、服务为王,线下零售依旧笑傲江湖
天天百事通!宝可梦钻石珍珠复刻白金宝珠如何获得
家园丨新村街道民主街社区开展国家安全普法宣传进校园活动
需求与市场“双向奔赴”一季度消费持续回暖_快消息
搞事情的 DriveGPT,谁有数据谁无敌-每日资讯
天天热头条丨邵阳县:28.82万亩早稻陆续栽插
“五一”期间航空出行需求大增 上市航司业绩有望迎来转折点 通讯
中小银行存款利率集体“补降” 未来或进一步下行